776人物漫谈——破门司祭亚乌格斯特

作者:cxmtyd

 

姓名:亚乌格斯特


年龄:不详(估计古兰历776年时应该四五十的样子吧)

职业:破门的司祭(破门好像就是被开除的意思-_-)

亚乌格斯特,我军当家军师,不算“正人君子”,不算出身高贵,人品能够令人怀疑;从实际分析问题眼光独到,能力一流;并非为了王子复国,而是为了人民解放。可算是火炎之纹章系列中的一个另类。
黑白通吃:
  亚乌格斯特作为利夫军的首席军师,给人的第一印象却是一黑道中人,从他登场时的对话就可以看出来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能神机妙算满腹经纶的军师形象(如果说776里面的天才军师赛亚斯有点料事如神似的如诸葛亮一般,那亚乌格斯特则很有点司马懿的感觉^_^):

亚乌格斯特:「巴克斯,你杀的人也太多了。我们只要抢些东西就行,你不要乱杀人。」
巴克斯:「去你妈的。老子可不管你是什么军师。这次的行动指挥是我,你不要在这里罗唆。这回那个讨厌的菲亚那战士团也没办法出手捣乱了。因为兰斯特的王子就藏在那里。我们的老大已经向帝国密告了。」
亚乌格斯特:「是利夫王子!?这是真的?」
巴克斯:「没错。一个被抓的村民说的,不过他现在已经死了。」
亚乌格斯特:「拷问?」
巴克斯:「有人说我们老大的拷问方法也是跟你学的。大家都说你是个邪门的司祭,有一手啊。」
亚乌格斯特:「利菲斯这小子,倒让他得意了……算了……反正只要找到了王子,你们就没用了。那么……接下来怎么办……总之,先得向那人报告一下……」
  这段对话可以说让人看了不会有什么关于亚乌格斯特的正面评价:虽然说不让海贼头子乱杀人,但是抢抢东西还是可以的,也就是一个五十步笑百步的局势;从敌方头目的话中可以看出他拷问的能力也不一般(估计一定是某种比较强的酷刑……);最后找到利夫以后认为“你们就没用了”,简直是心狠手辣。如果是第一遍玩到这里的话恐怕很难想象这个人就是以后利夫军的当家军师。
另一方面,从后来他在利夫军的表现来看,其同样是充满了正义感的。比如在解放王都前谈到当时残暴的统治者格斯塔夫,亚乌格斯特就明确的指出:「不错。我们要杀死格斯塔夫,将他的首级挂在城门上。对这种人不用心软。王子作为一个君主,有必须要尽到的义务!」可见其是非还是十分分明的。

独到的眼光:
  这个评价不是我说的,而是莱德里克说的^_^
  我想恐怕正是由于上面所提到的亚乌格斯特并非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正人君子”,使得他往往能够提出一些很独到的见解,而不象是利夫或德里亚斯那样会拘泥于正义、道德等原则,比如最有代表性的就是7章亚乌格斯特劝说利夫寻求多拉基亚保护的那段对话:

亚乌格斯特:「王子,这样下去会被曼斯塔兵追上的。」
利夫:「怎么办才好?」
亚乌格斯特:「有两个方法可供选择。一个是逃入多拉基亚西边的山里,以摆脱骑士团的追击。 另一个是我们继续南下,设法逃入密滋城中去……但是无论哪个方案,都必须寻求多拉基亚的保护。」
利夫:「向多拉基亚寻求保护?别胡说!多拉基亚是毁灭我的祖国的最可恶的敌人!我决不会打算寻求多拉基亚的保护!!」
亚乌格斯特:「王子,您仅仅为了您自己的私人感情,就情愿让部下们陷入生命危险之中吗?您若真是这样考虑的话,可就使我们非常为难了。我们可不是为了帮助您实现个人的复仇愿望而战的,我们是为了从帝国的压政下,将北多拉基亚解放出来,才起来奋斗的!」
利夫:「……话是这么说……可是能信任多拉基亚吗?他们可是帝国的同盟者啊。」
亚乌格斯特:「如果被他国侵入了国境,我想多拉基亚军不会默不作声。尤其是密滋城的汉尼拔将军,他是被歌颂为“多拉基亚之盾”的正气凛然的猛将。我们只要告诉他,我们是从曼斯塔的雷多利克手中逃出来的。他一定会帮助我们。」
利夫:「我知道了,那么先暂时退入密滋城。去塔拉城的事以后再商量吧。」
亚乌格斯特:「要去塔拉?听说塔拉反抗捕猎孩子,因而正在遭受帝国军的包围。凭我们如此薄弱的兵力去的话,无异于飞蛾扑火。就算那样您也要去塔拉吗?」
利夫:「塔拉是我的第二故乡。领主塔拉公爵为了保护我,而被帝国杀害了。再说那里还有我的许多朋友。亚乌格斯特!我一定要去救塔拉!」
亚乌格斯特:「……我明白了。这件事我们以后再谈吧。现在我们的首要任务是摆脱帝国的追兵。」

  向多拉基亚寻求援助可是连莱德利克都害怕的一步好棋,如果不去密斯城找汉尼拔,就不大可能令莱德利克放弃追击,这样利夫军必然会被四处围剿不得喘息,很可能以后就进了山区做游击队了。这样其军队发展会受到很大影响,就不大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解放莱恩斯特了。另外从实际的效果来说,除了摆脱追兵以外,利夫军还与菲亚那村的同伴汇合,并且找到了莱恩斯特的遗民,令队伍又壮大了不少(虽然说莱恩斯特的那批骑兵在游戏里作用一般,但是如果要是实际真打仗的话怎么说那些半正规士兵也比村民要强一些吧)。所以这可以说是整个战争中利夫军做的最重要的一个决定,仅凭此一点亚乌格斯特也就不愧为一个优秀的军师了。(其实亚乌格斯特眼光最准的还是对于失败条件的判断,什么村庄陷落啊城池失守啊,只要达成一定是game over没商量啊^_^)
 
理想与现实:
  记得以前有人说亚乌格斯特和德里亚斯相比其是从人民的角度出发来考虑问题,其实我觉得他的目的或说是理想当然可能是为了解放人民而去帮助利夫,但是在处理具体的事情上却是绝对不会局限于对凡事都要对人民有利这一点,其对于客观的实际情况更加重视,而对于当时骑士们比较看重的比如荣誉、尊严非常不屑一顾。这样做对于具体的军事战略以及长远发展来说还是很有帮助的,比如下面东线17章民众要求参战时的一段对话:

民家(左下以外) 利夫访问时
利夫:「想参加战斗……村民们想参加攻城的战斗?」
村長:「是的。帝国不论对我们多么残暴,我们都一直默默忍受到现在。但是,我们并没有放弃希望,我们一直在秘密地收集藏匿武器以做准备,因为我们相信总有一天,祖国会迎来解放的时刻。」
德里亚斯:「但是村长,城内有大量的石弓部队。你们民兵凭着这样的装备,一定会成为石弓部队的活靶子的。」
村長:「当然,我们本来就没有想过要活着回去,只要我们能成为王子的盾牌的话就心满意足了。石弓部队由我们来吸引注意力,王子,那时候请您乘机发动进攻……」
利夫:「不要胡说!如果失去了你们,胜利还有什么意义!?我决不会同意你们这么做!」
村長:「利夫王子……这十几年,您知道我们的生活有多么艰难痛苦吗?年轻的女子被领主格斯塔夫抢走,而孩子们则成了罗普特教团的追捕对象。若稍有反抗,就会受到残酷的迫害,整个家族都会遭到灭门之灾。王子……我们这样的弱者,一旦失去了祖国,就意味着变成了奴隶。因此,只要能将祖国夺回,不论是叫我们做什么事,我们也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请不用顾虑,不用珍惜我们的命。」
利夫:「村长……」
亚乌格斯特:「利夫王子,您明白了吗?一个国家若灭亡了,最最痛苦的人其实就是残留下来的百姓。这决不是那些骑士口口声声所说的所谓“忠义”和“死的觉悟”之类不值钱的东西。您不应该用不成熟的感情来糟蹋他们的决心和意志。」
利夫:「……亚乌格斯特,你难道说应该同意他们那么做吗!?」
亚乌格斯特:「不错,在下觉得这是一个可行的方法。」
利夫:「德里亚斯,你的意见呢?
德里亚斯:「我并非不能理解村人们的心情。但是,我仍然反对这样。利夫王子,这一切就请您做英明的决定吧。」

  恐怕很多人都会为了那个骑士之证而不会让村民们去白白送死吧^_^,而且确实从情理上来说也是不让村民上前线比较合理。不过如果就当时的实际情况来说敌军阵内的数支长弩我方除了远程魔法外是打不到的,如果真的打起来没有s/l的话(废话,真实的战争当然没有s/l大法-_-)利夫军不论谁贸然上去都会成为靶子。但是如果让村民出战的话情况就会完全不一样,村民的数量真是可以用浩浩荡荡来形容,敌军长弩耗光只是时间问题,利夫军的伤亡也会大大减少。可以说利用民众可以有效地减少我军损失,在战术上来说不失为一个不错的策略。
同时从这段对话也可以看出亚乌格斯特对于现实中人民所受到的疾苦还是很清楚的,但是他并不会在实际战争中放弃人民的力量,他会根据实际的情况做出对我军更有利的判断,哪怕可能会暂时性的使得人民受到一定的伤害。这实际是一个当前与长远利益的一个权衡问题,亚乌格斯特的目的是将人民从帝国的暴政手中解放出来,而这要通过利夫军的起义来实现,由于利夫军的实力不够强大,所以为了这个目标在实际战斗过程中要更加充分利用人民的力量,使得他的愿望最终能够实现。
  另外在解救奥尔艾恩那关压制后评价莱恩哈特时,德里亚斯认为他是一个“英勇磊落的人物”,而亚乌格斯特则认为「帮助猎捕孩子的人也能算是“英勇磊落”吗?唉,你们骑士实在是不可理喻的人。竟然一点也不了解现实……」这句话可以说是很清楚的表明了他的立场——做事情一定要考虑最终的现实效果、对于其他人的影响;只是为了单纯追求自己的道德行为规范实在是对现实没有太大的作用。

惊人的情报能力:
  这一点是我在整理亚乌格斯特的对话时才发现的。以前玩游戏时完全没有注意,觉得每一关都是设计好的,我们(也就是利夫军)自然而然的就应该知道各种信息。但是在整理对话时发现很多时候都是亚乌格斯特事先打探出的情报(实际战争中恐怕情报方面还是很重要的,当然游戏是俯视图一览无余了……)。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亚乌格斯特这一点做得还真不是一般的强。在他刚登场那章要带利夫去海贼岛时说过这样一句「不用担心。本人没有办不成的事。一切就请交给我吧。」当时我看到这句还觉得他有点自大,但是往后整理台词时越来越发现他是有资本才这样说的,请看下面几段对话:

1 六章利夫刚从曼斯塔城逃出来遇到亚乌格斯特
亚乌格斯特:「在下听说艾维尔阁下变成了石像,在下想这很可能是遭到了石化魔法的诅咒所致。如果正如在下所料,那我们现在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救回她。」
利夫:「!……什么!?难道无法再让她复原了吗!?」
亚乌格斯特:「不,还有一线希望。如果有圣杖奇亚的话,就可以解开石化的诅咒。只是,那把圣杖现在正在罗普特的大司教曼夫罗伊的手里。曼夫罗伊已将它封印起来了。据说只有他们的族人才会使用那支圣杖。」
利夫:「曼夫罗伊他们一族……这可怎么办……」
亚乌格斯特:「有这样一个传闻,伊多沙漠的地下深处,有一个罗普特的秘密神殿。在那里摆设着许多战士的石像作为装饰。 据说在那些石像中,有不少在十几年前的巴哈拉战役中被俘虏的年轻战士们的雕塑……艾维尔阁下的石像极有可能也被收藏在那个神殿中。」
亚乌格斯特显然对关于石化的情况了解的很充分

2 八章外传结束后与利夫讨论粮食问题
亚乌格斯特:「啊,王子虽然是流浪之身,但看来还不了解饥饿的痛苦。您一直被帝国兵围追堵截,请问当时您是如何获得每天吃的粮食的呢?」
利夫:「粮食?……我也不知道……不过,我从未为食物发愁过,一直都是有吃的……」
亚乌格斯特:「王子,看来您的随从们一直是为您安排好一切的。但是若没尝过那种滋味,您就无法理解人民的苦楚。 南多拉基亚的国土几乎都是险峻的山岭。土地贫瘠,而且气候恶劣。农民们拼命劳动,但就算辛劳致死,他们也吃不饱。是大家一起饿死呢,还是舍弃一、二个人,以求自己生存呢?王子,这不是编出的故事,而是多拉基亚的现实状况!」
利夫:「不能从他国购入粮食吗?在北多拉基亚,无论哪个城镇都是粮食充足的。」
亚乌格斯特:「北多拉基亚各国缔结过盟约,禁止和南多拉基亚的任何交易往来。尤其是粮食方面,管制及其严格。」

从这段可以看出亚乌格斯特对于南多拉基亚的了解还是很充分的(我十分怀疑他以前去过南多拉基亚)

3第12章外传,利菲斯出阵时
利夫:「怎么了?利菲斯。脸色不好啊。」
利菲斯:「王子,我有点不喜欢这里……不好意思,让别人来替我出场吧。」
亚乌格斯特:「……说起来,你小时候就是住在这里的吧?在盗贼里有你认识的人?」
利菲斯:「啊,那个……里边有个不好对付的家伙,所以……」
我觉得这段最神了,亚乌格斯特连这种事情都能知道,真不知道是怎么打听出来的,或者说他对于这种细节都能够注意到记在心中实在是太强了^_^

4西线17章赛亚斯第一次出现时
亚乌格斯特:「巴尔特马的年轻宫廷司祭、天才军师塞亚斯司祭出现了。只要他在战场上,我们就根本没有胜算。」
利夫:「帝国中有这样的人物吗?」
亚乌格斯特:「他是阿尔维斯皇帝的心腹中的心腹,是女将军亚依妲的儿子。听说,亚依妲神秘死亡后,塞亚斯司祭就进入了布拉基的僧院……」
亚乌格斯特看样子对于上面阶层的人际关系人事变动都还是很有了解的(这里要注意他自己应该只是一个下层民众,和贵族沾不上什么边的,也就是说这些情报可以认为都是他特意进行打探的)。另外既然已经知道了赛亚斯的母亲是谁,不知道他是不是其实也已经知道了赛亚斯的父亲^_^

  除此以外,他对于克鲁贝斯、当多拉姆、曼斯塔甚至其地下宫殿等各个敌方要塞都十分了解,这对于我军进攻给与了很大帮助。很多章节我军会兵分几路,这些都是亚乌格斯特调度的,而且亚乌格斯特对于城内的兵力配置、敌方的援军情况都很清楚的样子(甚至还有城里的宝物位置-_-),这在实际战争中显然极有作用。

良好的交际能力:
  前面几个能力保证了亚乌格斯特可以作为一个优秀的军事家,但是要作为一个好的军师,能够让领导人听从你的意见这种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而亚乌格斯特与三教九流各种人物都打过交道,对于不同人采取不同交流方法、进行讨价还价这种事情显然非常在行。在利夫从曼斯塔城逃出要决定以后去向时,此时南多拉基亚不仅和帝国军是同盟关系,更是直接杀害了利夫父母,利夫对他们的憎恨可想而知,但是亚乌格斯特仍然成功说服了利夫去投奔多拉基亚,不可不说他在这方面很有能力(当然利夫也是一个明事理的孩子,但是劝说时采取一些技巧是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先拿解放北多拉基亚和部下意愿的大幌子来压利夫,然后分析投奔多拉基亚的可行性,最后对于塔拉的问题同意以后再议给利夫一个台阶下,事情解决。^_^)。另外,我个人认为18章解放王都后在救援阿鲁斯塔的问题上要是德里亚斯不“插嘴”的话,亚乌格斯特还能使利夫军的损失更小^_^

多疑:
  这恐怕不能算是亚乌格斯特的一个优点,但是确实和他的经历性格很相符,而且在实际的军事斗争中这一点还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战争不仅是军事上的较量,同时也是政治、策略各方面的角逐(像辛格尔德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可以看看下面两段对话:
1第9章利夫向汉尼拔所说的村庄进发时开场遇到多拉基亚军
亚乌格斯特:「军队?……不好!他们的装束是多拉基亚军的!」
利夫:「什么!?那不是汉尼拔将军的山庄吗?」
亚乌格斯特:「我们行军很隐蔽,怎么会被多拉基亚军发现的?难道是汉尼拔将军告发了我们……」
利夫:「别胡说!亚乌格斯特!汉尼拔将军决不是那样的人。」
亚乌格斯特:「……反正,我们得立即前去救援。 如果一旦山庄陷落,我们解放多拉基亚、再兴烂斯特王国的愿望,就很难实现了。」

刚在两三章前还称赞汉尼拔是一个“被歌颂为‘多拉基亚之盾’的正气凛然的猛将”,现在立刻猜疑“难道是汉尼拔将军告发了我们”,果然心计不浅啊……

2第11章外传救出奥尔艾恩压制后
亚乌格斯特:「……这位是……」
奥尔艾恩:「我是奥尔艾恩……是莱因哈特的妹妹……」
利夫:「因为某些原因,暂时和我们一起行动。我已经应允了。」
亚乌格斯特:「是吗?那么我会用我的这双眼睛好好地看看的。看看这帝国里的到底都是些什么样的人物。」

很明显亚乌格斯特并不信任奥尔艾恩(这可是有两把强力专用武器的强人啊^_^),而实际上如果随便对于敌方投降过来的士兵都给与充分的信任确实是很容易出现问题的。

信任与耿直:
  虽然说亚乌格斯特生性多疑,但是他对利夫却充满了信任(当然还有雷文大人……),我觉得这倒也并不矛盾,这是因为他对陌生人和熟悉的人采取了不同的对待方法。对于不了解的人他要小心谨慎防止对方给我军带来不必要的损失,而对于了解的战友他则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作用。他对利夫和德里亚斯可以说是把他的各种观点毫无保留的表达出来,比如下面19章德里亚斯阵亡利夫全军脱离后亚乌格斯特介绍塞利斯时的对话:

利夫:「赛利斯公子!?……真的吗!?」
亚乌格斯特:「是的。赛利斯公子的父亲也可以说是王子您的伯父。圣骑士辛格尔德……大约10年前,他被宣布为逆贼并处以极刑。可直到如今,他在人民的心目中仍然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英雄。他是发现皇帝不可告人的野心的人,他的战斗一心为了拯救世界,可惜在离心愿的达成只剩一步之遥时却含冤而死。被吟游诗人广为传颂的这个故事,在帝国暴政下的苦难民众中妇孺皆知。他已经成为了传说中的英雄。英雄之子赛利斯公子如今奋然起义,欲继承父亲的拯救世界的遗志……民众们欢喜雀跃,为赛利斯公子不惜生命地战斗。这真可称得上是最完美的剧本了。」
利夫:「……你到底想说什么?」
亚乌格斯特:「我想说的是,赛利斯公子的名声决不是他靠自己的力量得来的。时代正在渴求英雄。于是呼应这个时代,许多人就将赛利斯公子奉为英雄,纷纷聚集到他的身边。“英雄”并不是靠他自己的意志成为英雄的,它只是响应时代的需要,而被作出来的东西而已。」
利夫:「这么说,我也是被你所做出来的吗?」
亚乌格斯特:「您这么想也不无不可。王子,乘这个机会,我想把一些话说清楚。德里亚斯阁下曾经为了救王子失去了一只手臂。而现在,又成为了王子的替身,结束了他的一生。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呢?他是为了您吗?王子,您历经危险,却为什么能一直生存到现在呢?为什么杀了那么多人,仍然会被称呼为英雄呢?请好好思考其中的意义……」

  在利夫问「这么说,我也是被你所做出来的吗?」时,亚乌格斯特回答的十分坦率,而这对于一般人来说恐怕不是很容易就能做到的(随便就给君主带上一个“被做出来的英雄”的帽子,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问题……),而这段对话估计利夫也一定会有所感触,这对他以后的成长也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在其它时候亚乌格斯特与利夫交谈时也是经常直接泼上一盆凉水;而在和德里亚斯讨论战术时也是毫不客气提出反对的意见,这些都体现了亚乌格斯特耿直的一面。
  另外如果15章按亚乌格斯特的建议选择东线的话,黑暗森林是罗普特教团的一个根据地,而莱恩斯特城的后门则配备了大量长弩。这些情况亚乌格斯特都没有想到,对此他也都是很坦率的承认了自己的失误,承认“在下失策了”,这也是很难能可贵的。

信念:
  其实说亚乌格斯特一直坚持着自己的信念可能很多人会觉得奇怪,因为他给人的感觉是一个很实际的人,而且为了达到目的能够使用各种手段(比如一开始为了打探利夫的消息就做起了海贼们的军师,被他们称为“破门的司祭”恐怕也并非空穴来风,对汉尼拔态度的前后不一很容易让人怀疑他的人品……)。但是这些都是他所使用的手段,而他的信念怕还是真的没有改变过。从很多处的对话中都可以看出他对于人们的疾苦有着充分的了解,而他辅佐利夫一方面可以说是遵从雷文大人的旨意,另一方面因为他自己也说过英雄不过是“被做出来的东西而已”,所以可以看出他一开始并不是完全为了帮助利夫夺回祖国起义成功。他的目的是为了将人们从帝国手中解救出来,而他能够毫无惧色的当面指出利夫的各种错误的想法,向利夫说明现实人们的状况很有可能也是为了能让利夫以后统治的时候能够不再重蹈帝国或者父王的覆辙(其明确的说过:“王子,您将会是统一南北两国的人,因此以后请注意多加学习前人的教训,千万不要再重蹈您父王的覆辙了”)。
  因此,虽然亚乌格斯特显得很有心计,但是他在利夫从曼斯塔逃出后就再也没有离开过(我个人认为其之所以在3章克鲁贝斯之门时离队是因为他认为“总之,先得向那人报告一下”),无论利夫军遇到了什么困难,他仍然坚守在他的岗位上。比如第20章防守15回合,帝国军开始大规模反击,利夫军马上就要受不住时的一段对话:

亚乌格斯特:「利夫王子,敌人已经发动总攻了……」
利夫:「亚乌格斯特,你认为我们守得住吗?」
亚乌格斯特:「尚能参加战斗的人都已经做好了守城的准备。如果这里也被攻陷,那我们就再也没有地方可以后退了。」
利夫:「在帝国的大军面前,我们能守到现在也真不容易。包围已经有半年了……说不定已经到极限了吧……」
亚乌格斯特:「王子,您不能说这样没信心的话。您这样,就等于辜负了那些拼死战斗直至今日的士兵们。我们牵引住了敌人的大军,因此赛利斯军才能得以如此顺利的进攻。在与他们汇合之前,千万不能放弃啊!」
利夫:「对不起,亚乌格斯特。我明白了……我也很想和赛利斯公子会上一面,但是看着伤亡惨重的士兵们,我实在是觉得太对不起他们了。」
亚乌格斯特:「如果您那么想的话,那就更不能放弃。为了不糟蹋那些没能完成志愿,就力尽倒下的人们的牺牲,我们就更应该坚持战斗,直至最后一人!」

从剧情上说这时利夫军几乎处于崩溃的边缘,连利夫自己都已经快放弃了,但是亚乌格斯特却仍然保持着坚定的信念,一点也没有要逃跑的意思。另外从亚乌格斯特的话中可以看出他实际上对于是否能够守住并不能确定,但是他的目的是牵引住了敌人的大军,因此赛利斯军才能得以如此顺利的进攻,这时候他早已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再有18章解放王都后利夫执意要去救援阿鲁斯塔时的一段对话:
利夫:「我明白了。那么,我们现在就向阿鲁斯塔出发。」
德里亚斯:「利夫王子,这样不行!我理解您的心情,但是,现在我们根本没有去救阿鲁斯塔的多余兵力。现在,我们应该养精蓄锐,防备帝国反击兰斯塔!」
亚乌格斯特:「我的意见也和德里亚斯阁下相同。我们决不能小看帝国。若和他们正面决战,我们根本没有胜算。王子。我有一句话,请你不要生气!我们到现在取得的胜利,其实都是帝国的失策所致。也就是说是运气好。请您不要忘了这点!」
利夫:「那么,德里亚斯,亚乌格斯特。你们都忍心看着阿鲁斯塔的人民被杀吗!?我在小时候,一直躲藏在阿鲁斯塔。王妃爱斯娜对我关爱倍至,所以我才会活到今天。如果忘了这个恩情,我父王的在天之灵也决不会原谅我!如果你们无论如何都不答应的话,那么我一个人去。你们就等在这个城里!」
亚乌格斯特:「那个,不好办啊……我还以为王子已经成熟了不少,现在看来利夫王子仍然只是个孩子啊……」
德里亚斯:「……我明白了。那么,我们就出兵救援阿鲁斯塔。首先,由我带领半数兵力作为先发阵容。王子带领着残存的兵力,请明天早上出发。亚乌格斯特,这样妥当吗?」
亚乌格斯特:「嗯……如果这样的话…………那么,先发阵容由我来领队吧。」
德里亚斯:「王子需要阁下在身边辅助。虽然我们意见时有分歧,但我承认若没有阁下,我们就没有今天。……今后,也请辅助利夫王子。」
亚乌格斯特:「……既然阁下那么说,我也不能反对了。」

  这里两位军师经过和利夫一番讨价还价后决定带领一半的兵力去救援阿鲁斯塔,而亚乌格斯特和德里亚斯显然都知道此行凶多吉少,但是亚乌格斯特仍然能够主动提出由他带领先发部队,由此可见他也并不是一个知难而退、嫁祸于人的人(当然,这也有可能是一句客套话,但是这件事性命相关,如果德里亚斯不是主动要求,可能阵亡的就是亚乌格斯特了,而德里亚斯与亚乌格斯特的关系并不算好,亚乌格斯特不太可能算到德里亚斯要顶替自己,所以这句话还是比较能反映当时亚乌格斯特的想法的。另外,我觉得亚乌格斯特之所以会主动要求是因为他觉得自己比德里亚斯更容易控制局势,如果让他带领军队很可能会“阳奉阴违”,为利夫保存实力,积极准备应对帝国的反击;而德里亚斯领军则必然会遵从利夫旨意马不停蹄救援阿鲁斯塔与帝国军正面交锋)。

亚乌格斯特与利夫:
  亚乌格斯特对于利夫的关系还是很有意思的。最开始的时候很明显他对于利夫并不是那种像德里亚斯一样的臣子绝对服从效忠君主的关系,前面也提到他很明确的提出过“英雄就是做出来的”这种观点,并且当时直接就将矛头指向了利夫。而随着其与利夫相处时间的不断积累,他对于利夫的了解也不断的深入,而在见过塞利斯后他也改变了自己的想法。
第21章利夫与塞利斯会面后的一段对话:
亚乌格斯特:「利夫王子,和赛利斯公子的会面如何?」
利夫:「公子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真不敢相信,他只比我大一岁。」
亚乌格斯特:「不错,他如此年轻,就已能率领着10倍于我们的兵力,成功地渡过了伊多大沙漠。的确是个了不起的人啊。」
利夫:「亚乌格斯特,你以前曾经说过他是“被做出来的英雄”的吧。」
亚乌格斯特:「那只是一个方面。赛利斯公子他本人的能力出众也是不争的事实。甚至可能已经远远超过他的父亲辛格尔德公子了。」
利夫:「我实在差得太远了,和他比起来,不由得感到惭愧啊……」
亚乌格斯特:「没有这回事。王子在这一年里,也成长得非常快。再过一年后,王子您也一定会不逊色于他。这个我们暂且不提,我们先来决定今后的作战方案吧。」

  这里亚乌格斯特也改变了以前“赛利斯公子的名声决不是他靠自己的力量得来的”这种观点,转而承认“赛利斯公子他本人的能力出众也是不争的事实”,同时对于利夫也是充满期待,想到14章外传利夫军从塔拉逃离后雷文见到亚乌格斯特约定一年后再见时亚乌格斯特的喃喃自语“一年之后……我的任务还有一年吗……”,显然此时其想法已经改变了不少。
可以看到亚乌格斯特对于不熟悉的人会有着很大的戒心,但是其并不是一直坚持着自己的这个想法,当他与其他人确实的接触后他能够去了解对方的能力与品质,最终得到自己新的认识。最后终章压制后利夫与亚乌格斯特的对话表明了其认识的完全转变:

利夫:「……胜利了……吗?」
亚乌格斯特:「是的……这一下,整个北多拉基亚的罗普特的势力已经完全消灭了。多拉基亚的人民们终于从罗普特的枷锁下解放了出来。这一切都是功归于王子的努力,王子您辛苦了。」
利夫:「不……亚乌格斯特……这是你的功劳,是你一直指导着我。我什么都不懂,是你教会了我如何当一个真正的君主。亚乌格斯特,谢谢。有你在我身边,我真是幸运,衷心感谢你……」
亚乌格斯特:「在下真是愧不敢当……现在在下可以告诉您了,其实我是受命于一个人的嘱咐,才成为王子的军师的。恕在下实言,最初我认为解放多拉基亚只是不可能实现的一纸空谈。但是,当我看到王子您努力的样子之后,不知不觉,我感到只有您才能实现这个事业。因此,这一年里我多多冒犯,请王子您恕罪。」
利夫:「不,亚乌格斯特。你的话一直都铭刻在我的心中。人民有多痛苦、悲哀,都是您让我认识到的。亚乌格斯特,今后也请你辅佐我,我需要你在我身边。」
亚乌格斯特:「是!……谨遵君令……」

这时的亚乌格斯特已经是完全认可了利夫的能力,他的思想中已经把利夫从作为一个用来解放多拉基亚的“英雄”的这个工具转变为了可以为之努力奋斗的贤王,料想以后亚乌格斯特为了利夫为了多拉基亚也会比以前更加努力的工作,因为他的目标也比以前更加的明确。

亚乌格斯特与德里亚斯:
  无疑亚乌格斯特对于利夫的影响是巨大的,没有他利夫不可能了解人民的苦难也不可能成为以后的贤王,不过这里想替德里亚斯说几句。其实我觉得利夫能够同时拥有亚乌格斯特和德里亚斯两位完全不同性格的军师是很幸运的,他们可以教给利夫不同方面的东西:亚乌格斯特分析问题十分透彻但是有时过于实用,导致使用的手段并不光彩;其颇有心计的特点如果随意模仿虽然能在政界立足但如果自身没有坚定的信念理想则很可能会误入歧途;德里亚斯则恰好相反,其对于正义道德的执著可以给人以很大的精神动力,而一个人没有精神理想是不能成什么大器的,感觉两者不可偏废(怎么好像在背马哲一样>_<)。而利夫之所以以后能成为贤王恐怕是学习了他们两位的优点:既能够很好的处理具体实事同时又不忘记一些大的原则,贤王可以说是两位军师兼老师的共同成果。
  另外亚乌格斯特和德里亚斯虽然“意见时有分歧”,但是他们都是针对某一具体军事策略,两人之间并没有什么勾心斗角的问题。从讨论派兵救援阿鲁斯塔的那段对话来看德里亚斯显然对亚乌格斯特的能力是认可的;而亚乌格斯特在救援阿鲁斯塔的问题上也是毫无顾忌的就与德里亚斯站到了一起,其对于德里亚斯的牺牲也没有任何负面的评价。由此可见两个人的品格都还是令人赞扬的,如果同僚之间能像亚乌格斯特和德里亚斯一样相处也不失为一件美事,而如果一个领导能同时拥有这两人则绝对是一件幸事。

结语:
亚乌格斯特的最大优点就是做事比较实际,理想与现实结合的恰到好处;虽然有很强的能力但是也并不是尽善尽美,虽然做事不择手段但是也有自己的理想信念,而且他的各种特点也与他的经历环境相符,令人感到真实可信。
最后列举几段我比较欣赏的对话^_^
1利夫决定去救援塔拉,而难得亚乌格斯特与利夫的观点一致
利夫:「我知道有危险,但我们现在没有其他方法。我决不能坐视塔拉的灭亡,若塔拉被击破,那我们今后也就没希望了。你说呢?亚乌格斯特。」
亚乌格斯特:「不错,那样我们就会完全失去人民的支持。今后若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那我们只有坐以待毙了。」

看样子加贺是不是也研究过毛选啊^_^

2第15章决定东西线时德里亚斯与亚乌格斯特的争论
德里亚斯:「我当然有这个觉悟,为名誉而死正是我的愿望。」
亚乌格斯特:「名誉?……德里亚斯先生,参加这场战役的人,可不仅仅是阁下这样的骑士啊。阁下个人的想法,可不应强加于别人头上。」

阁下个人的想法,可不应强加于别人头上,这个观点恐怕对于所有情况下的待人处事都是适用的

3黑暗森林脱离后
亚乌格斯特:「我们总算穿过了这个地方。不过,我可真没想到,这种地方会有罗普特的僧院。在下失策了……」
利夫:「你不需在意。既然不是神,人谁无过?不过,这里真够得上“迷茫森林”的称号啊。真花了不少功夫。」

表明了两点:一是亚乌格斯特勇于承认错误,二是他和军神赛亚斯比还是有差距的,还没有达到“神”的级别^_^

4东线17章压制后准备攻打兰斯塔城之前
利夫:「格斯塔夫侯爵?……这十数年,一直以兰斯塔领主的身份残暴虐待人民的,就是他吗……?」
亚乌格斯特:「不错。他是一个二流的指挥官,但他们资金充足,装备着优良的兵器。因此,说不定会是个强敌。」

18章时敌方增援拿的不是杀手之剑就是杀手之枪,能与之相比的恐怕就只有终章的增援了,果然是资金雄厚,亚乌格斯特情报相当了得^_^

5第18章开始时进行兵力部署
利夫:「亚乌格斯特,这样真的可行吗?兵力分散开来,是很危险的。」
亚乌格斯特:「我们为了抢出城里的宝物,还是兵分两路较好。而且,这样也有利于救出人质。」

居然“为了抢出城里的宝物”而兵分两路(有利于救出人质明显是瞎说,救出人质那路的人手不足结果害得我还要用吸引杖拉过来几个“抢出城里宝物”那路的同伴>_<),他这是什么思想啊@#$%……不过这种观点我喜欢,不能浪费一分一厘!^_^


最后,以上论述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如有雷同,志同道合^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