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维克物语人物志 帝国篇(1) 亚卡拉姆

作者:熬夜


     

        亚卡拉姆(ヤーカーラム)是拉兹教四大祭司之一,教皇维尔巴努斯的心腹。在贝维克战争初期混入了贝利亚王国的都城巴莱姆坦,接着暗杀了贝利亚王国的军务大臣海尔曼(ヘルマン),并使用暗黑魔法易容术取代了海尔曼的位置。之后帝国军兵临城下,沃尔肯斯匆忙逃离了贝利亚。而亚卡拉姆也跟随着来到了公国纳尔维亚。

       亚卡拉姆的存在直接导致了同盟军队在贝维克战争中全面被动的地位。虽然他并没有能力直接干涉罗兰德, 海兰德以及赛内利亚前线同盟军的军事行动和方针,但他却可以通过在幕后控制沃尔肯斯,使得同盟军的主力,贝利亚王国军和纳尔维亚公国军在战争中几乎动弹不得。面对罗兰德 海兰德友军的一再求救,贝利亚王国军却按兵不动。纳尔维亚公爵罗兹沃克虽然数次上奏沃尔肯斯,希望出兵救援海兰德,罗兰德公国,但是在雅卡拉姆和内务大臣帕多尔夫的阻挠下一直未能如愿。通过打压罗兹沃克,巴米利昂父子和其他的贝利亚王国大臣,亚卡拉姆进一步确立了自己作为沃尔肯斯心腹的地位。

       当利斯远征来到了纳尔维亚以后,亚卡拉姆就处心积虑的想除掉利斯。虽然他三番五次把危险的任务分派给希浓骑士团,但每次利斯和他的骑士团员都能化险为夷。而且事与愿违,利斯在纳尔维亚公国的名声反而越来越响亮,不但民众十分拥戴,就连很多贝利亚将领也非常欣赏这支部队卓越的机动性与战斗能力。好在利斯所领导部队的规模并不是很大,所以亚卡拉姆的注意力很快就转移到另一个声望更高的将领身上,这个人就是迪亚纳公爵,同盟西部战线的指挥官贝尔纳德。虽然表面上亚卡拉姆在公开场合表示自己只是个军务卿,不会对皇家内部的事务发表意见,但背地里他却多次在沃尔肯斯耳边诋毁贝尔纳德。沃尔肯斯一直忌惮贝尔纳德所具有的皇位继承权,加上眼看着其在同盟西部民众间的声望与日俱增,终于被亚卡拉姆说动,将贝尔纳德以谋反罪送入囚牢。只是最后看在妹妹仙娜的份上,才留了贝尔纳德一条性命。

       在游戏接近终盘时,亚卡拉姆终于卸下了自己的伪装,用拉兹教直属的少数精锐部队发动了政变,意图控制整个贝利亚王国包括纳尔维亚公国。但最终他的野心在利斯,巴米利昂,贝斯塔三公子的合力之下被粉碎,亚卡拉姆也死于利斯的剑下。

       作为一个战争间谍来说,亚卡拉姆在故事前期和中期的计略都是成功的。不但分化了同盟各国间的军事力量,使他们不能齐心合力抵御帝国的侵略。而且赢得了同盟国国君沃尔肯斯的信任,甚至说其操纵了沃尔肯斯也不过分。但他的任务仅仅是削弱贝利亚王国,使其被帝国彻底消灭吗?我并不这样看,下面这段对话也许能说明这个问题。


                                    
       沃尔肯斯(ウォルケンス):罗兹沃克,怎么办,从纳尔维亚出兵迎击敌人吗?
       罗兹沃克(ロズオーク):有五万以上的民众已经逃入纳尔维亚城,如果尼姆山的水源被敌人夺取,即使不战我们也会自灭的。
       帕多尔夫(パドルフ):没用的市民从城里赶出去不就行了。
       罗兹沃克:什么?帕多尔夫卿,将五万市民全部从城市里赶出去?
       帕多尔夫:我不是这个意思,只是说那些没有用的老人,小孩,女人。现在的状况,没有那些多余的粮食...
       罗兹沃克:你是认真的吗!!连民众都不能保护还算什么国家。这城是我的城,这些民众是我的人民,你有什么权力胡说八道。
       海尔曼(亚卡拉姆):公爵,请不要发怒,帕多尔夫卿也慎重一点。如果实施这样的计策,所有士兵都会叛变的。帕多尔夫卿,愚蠢的计策还是少说为妙。
       帕多尔夫:什么??但是只有这个计策....
       海尔曼:破坏桥梁是目前唯一的方法,剩下的只是如何实现而已。罗兹沃克公爵有什么计策吗?
       也难怪帕多尔夫会感到惊讶,事实上连我最初都感到不能理解,一直与帕多尔夫这样的小人站在一起的亚卡拉姆,居然会破天荒地站在罗兹沃克这一边。要知道,正如亚卡拉姆所言,如果实行帕多尔夫的计划,被驱逐民众必然造反,而士兵们为了保护其家属也必然起义,那么贝利亚王国将瞬间崩溃。但就是这简单的道理,估计愚蠢的沃尔肯斯也看不出来,如果亚卡拉姆是站在帕多尔夫这一边推波助澜,即使罗兹沃克再怎么坚持保护民众的立场,也不能违抗沃尔肯斯的命令。但恰恰在这个关键时刻,亚卡拉姆支持了罗兹沃克,“帮助”沃尔肯斯做出了唯一正确的决定:破坏桥梁。这之后的发展玩家也很清楚,破坏了雷马根大桥以后,同盟至少获得了1个多月的喘息时间,巴米利昂也得到了在沃尔姆-巴斯通一线布置防线的宝贵时间。所以说亚卡拉姆在游戏剧情第九章中的举动无疑是对贝利亚王国有利的,但从其帝国间谍的身份来说这又是矛盾的。唯一合理的解释是亚卡拉姆有“不能在此时让纳尔维亚公国被帝国完全占领”,甚至是“不能让贝利亚公国此时内乱”的理由。关于亚卡拉姆在此事件中行为的具体动机和意图我会在下一篇文章详细阐述,下面我还是先来分析一下亚卡拉姆最终失败的原因。

       亚卡拉姆可以说是一个完美的间谍,但他最后还是失败了,在我看来,他失败的原因主要有4条:
       第一, 亚卡拉姆低估了希浓骑士团的实力。虽然故事一开始就不断将利斯和希浓骑士团置于险境,指望能借山贼或是帝国正规军之手将其除掉。但利斯军反而在接连恶战中不断壮大,在民众间的声望也不断提高。特别是像菲,迪安,但特等善战之人以及艾吉娜,艾莉德这样拥有贝利亚使徒血统,可以使用最强精灵魔法的魔法战士加入以后,希浓骑士团和一般的王国骑士团已经不是一个概念,骑士团的实际战斗力也远不是其二,三百人的规模所能体现的。能够凭借黑夜营救出贝斯塔公子也是亚卡拉姆没有想到的,因为这次行动是巴米利昂自己独断的决定,甚至对其父罗兹沃克也是“先斩后奏”,亚卡拉姆自然不能知晓,也无法干涉。虽然故事中后期亚卡拉姆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开始慎重对待希浓骑士团,但为时已晚。事实上面前面第九章的那段对话还有后半部分,可以反映出亚卡拉姆此时的心境。
       罗兹沃克:向雷马根大桥送出少数的突击部队,解救被捕获的工程兵破坏大桥,这个计划如何?
     
 海尔曼:就算敌人的防御再怎么薄弱,也一定驻扎了相当强力的骑兵部队。特别是大桥上一定是戒备森严的,纳尔维亚有可以胜任这项危险任务的指挥官吗??
      (利斯登场,跪下)
      
利斯:这项任务,我接下了。
      
帕多尔夫:又是你,老老实实给我滚下去。我们正和罗兹沃克公商议。
      
海尔曼(亚卡拉姆):………
      
沃尔肯斯:行呀,小鬼,允许你出击。可别失败了哦。
      
利斯:是,拼死也要完成任务。

       几个省略号,传神地描写出了亚卡拉姆此时的心境。他当然不愿意让利斯获得功勋,继续壮大势力,但是他也有必须拆毁雷马根大桥,避免贝利亚王国此时灭亡的理由。而他也清楚只有利斯的希浓骑士团拥有的机动性,战斗能力可以完成这个任务,所以此时亚卡拉姆的心情必然是十分矛盾的。虽然在之前的剧情中亚卡拉姆在公开场合总会给利斯找茬,但这一次利斯出场以后亚卡拉姆并没说什么多余的台词,脚本作者用一排省略号就把那种欲言又止的心态表现出来,写作手法实在让人佩服。

       而最后在纳尔维亚皇宫布下重兵的亚卡拉姆终究败于希浓骑士团。在贝利亚巫女的神力下,亚卡拉姆引以为荣的精锐拉兹魔导军团被封印了所有的暗黑魔法,在骑士团面前毫无还手之力。虽然手持神剑巴吉拉的卡奥斯速败于掌握其克星贝里特拉的菲可能也是原因之一,但是于我看来,在利斯指挥的精兵强将面前,卡奥斯及其手下的暗黑骑士根本是猿臂挡车,即使菲没有得到神剑贝里特拉,结果也是一样。

       第二,亚卡拉姆错误估计了巴米利昂,贝斯塔两公子的行动。按照亚卡拉姆的既定计划,在将拉兹帝国士兵引入纳尔维亚公国以后,继而将巴米利昂的父亲罗兹沃克公爵,贝斯塔公子的父亲利德公爵囚禁为人质,即使两公子的军队都没有驻扎在纳尔维亚城内,也可以胁迫两公子交出军事领导权,将纳尔维亚和伯尔尼亚的军队控制在自己手里。但他没有想到,利斯一人拯救莉内特的独断行动却得到了两公子的支持,两公子直接将自己的部队与利斯合流,一路打入了罗兰德公国领土,帝国军的腹地。这在时间上完全打乱了亚卡拉姆的计划,虽然在之后他还是按原定的步骤囚禁了罗兹沃克,利德两公爵,但在军事上这已经毫无意义。巴米利昂,贝斯塔两公子已经宣誓效忠贝尔纳德,而纳尔维亚城内留下的也只有原属于贝利亚王国的士兵而已,其实力已经大打折扣。其实,如果考虑到利斯冒着极大危险两次为巴米利昂解围,同时两次营救贝斯塔公子的事迹,就不难理解两公子为何会在利斯身处困境之时义无反顾地伸出援手。但过去利用沃尔肯斯控制王国武将的成功经历已经迷糊了亚卡拉姆的眼睛,使得亚卡拉姆错误判断了两公子的行动,利斯出走造成的连锁反应是其事先没有估计到的。

       第三,亚卡拉姆也错看了沃尔肯斯。在他看来,自己已经牢牢掌握了沃尔肯斯,沃尔肯斯只不过是自己的木偶而已。而当时整个皇宫已经被拉兹帝国的士兵所控制,自己此刻露出真面目胁迫沃尔肯斯,无能的沃尔肯斯一定会像内务卿帕多尔夫那样轻易就范。虽然利斯,贝斯塔,巴米利昂三公子已经效忠贝尔纳德,但从名义上说,贝利亚王国的国王依然是沃尔肯斯,如果沃尔肯斯屈服于亚卡拉姆,率领贝利亚残兵与利斯和其余两位公子对阵,那么利斯他们是否能将手中的利剑指向沃尔肯斯,继而诛杀贝利亚国王?即使三公子已经有了这种觉悟,那么其手下的士兵又怎么想,他们是否也能认同这种弑君的行为?

       但是一贯懦弱的沃尔肯斯,此时却做出了惊人的举动。他毅然拔剑向现出真身的亚卡拉姆砍去,丝毫没有顾忌大厅周围的拉兹教士兵。这大大出乎亚卡拉姆的意料之外,以至于自己失手打死了沃尔肯斯,同时也自己毁掉了手中最后的“王牌”。这可以说倒是帮了利斯他们一个大忙,利斯军冲入王宫大厅以后已经可以放手一搏而不用考虑沃尔肯斯的安危了。

       第四,亚卡拉姆在被利斯打败后,宣称即使自己死了,世界也将会被拉兹的黑暗所笼罩。这是由于他认为拉兹本国还拥有大批的军队,在和法萨尔皇子夹攻泽菲洛斯的皇子派军队以后再次发动对贝维克同盟的攻势,刚经历过自己一手导演的王国内乱的贝利亚王国根本不是对手。可是事实上泽菲洛斯并没有如亚卡拉姆所愿乖乖地被两军夹击,他自己率领常规部队对付法萨尔皇子,而把麾下的龙骑士部队全部划给阿克托尔。阿克托尔率领龙骑士军团对拉兹帝国本土展开奇袭作战,在民众的支持下解放了稳健派的拉兹教神官。而原先效忠教皇的帝国军队在稳健派神官的劝服下也逐渐停止了抵抗。教皇维尔巴努斯眼看大势已去,只能逃离神殿。继而贝利亚的仙娜公主与帝国的安娜斯塔西娅王妃签订了和平协议。所以亚卡拉姆这最后的算计也没有成功,教皇所代表的极端拉兹教派并没能统治世界。

       综上所述,亚卡拉姆最大的失败就在于他自以为已经掌握了人心。正是基于这种盲目的自信,在游戏剧情后期他的一连串决断可谓是昏招连连。事实上,就连一个平时被其玩弄于鼓掌之中的沃尔肯斯都能在关键时刻做出出乎其预料的举动,他又怎么能完全掌握利斯,贝斯塔,巴米利昂三公子的思维和行动?更别说远在千里之外北方三国的泽菲洛斯了。所以说,在人为的谋略和计策当中,“人”的因素是最难于掌握的。值得玩味的是,亚卡拉姆在诋毁罗兹沃克公爵忠诚心的时候就曾经说过:“没有比人心更难以捉摸的东西了。”而他自己最后也败在这句话上,这无疑是一个莫大的讽刺。也许,在亚卡拉姆基于“人心”展开他的阴谋的那一刻起,他失败的结局就已经注定了。



返回BWS首页